欢迎光临:

firstrade

firstrade


说白了,看完各种 经典分析,我总结了自己的一套 交易规则。


   缠论的精髓和传统图形分析的精髓是一样的,所以不要把它模糊化,也不要把它神化。


  K线是缠论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,它实现了主力对买卖点的跟踪。


  当主力的筹码达到一定的动能时, 就会被拉升,也会出现抄底。


  另外, 波段也是缠绕 理论中的一种做单方式。


  通过波段做区间套路,找到次要的买点,从而提前获取行情走势。


  这样也可以扩大下单的止损止盈位置,降低交易风险。


  很多人会用 纠缠理论来做股票,但经验告诉我,纠缠理论在期货中也有很高的价值。


  从实战的角度谈纠缠论 利用缠论操作系统的基本思路,只做30分钟或更大周期的交易,利用区间分级别交易点进场,利用上下分开止损,利用博本交易 中心结合本周的MACD移动平均线和二次特征序列调整单子。


  这行代码的意思是,中心低点小于中心 高点,也就是出现了笔心,当收盘价突破中心高点时,就会标出预警信号。


  要 培养具有/ 数据素养/的数据队伍。


  在 大数据时代,传统新闻工作者的数据素养达不到要求。


  只能依靠证券金融机构的分析后进行报道,过于被动。


  因此, 经济新闻报道应该培养和招聘专业 能力强的数据分析人员,成立数据团队,改变这种被动局面。


  数据团队的成员不在于/多/,而在于/精/。


  成员不仅要有经济相关的专业知识,还要有大数据思维,有较强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。


  因此,人才的培养要从专业学习开始。


  例如,一些财经类高校开设经济学、新闻学等方向的课程,利用其独特的经济优势进行专业教学。


  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市场分工越来越明确的大数据时代,发挥专业优势,适应市场需求。


    第二,加强/ 数据库/建设,强化 技术创新


  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,满足受众需求是 经济新闻的生存之道。


  只有及时、准确地收集、分析、处理数据,获取第一手资料,才能实现。


  如今,经济新闻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数据整合的能力。


  因此,加强数据库的 建立是刻不容缓的。


  如 美国著名财经期刊《时代周刊》、《福布斯》等,它们都得益于财经数据库,提升品牌竞争力。


  /值得注意的是,对于金融等具有持续数据形成机制的行业的信息采集,用户数据信息将在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和地位。


  /对于单一 媒体来说,建立数据库可能有一定难度。


  在规模经济的驱动下,可以通过建立多家媒体的合作平台,实现资源共享。


  通过资源数据的共性和技术合作,可以提高财经数据的准确性,从而提高经济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,达到互利共赢的效果。


  此外,在专业设备上要与时俱进,实现技术创新,培养员工的机器学习能力。


  对于 比特币代表一众 数字货币,大多数人印象还是金融市场的炒作,但是慢慢的已经 有很多实体经济开始 接受数字货币支付,截止5月初,全球接近50家机构及个人接受比特币支付。


  5月11日, 马斯克在社交媒体发起投票,是否支持用户使用狗狗币购买 特斯拉,结果显示,78.2%的用户支持。


  在使用虚拟货币方面,特斯拉一直非常开放,今年3月24日,马斯克宣布 可以用 比特币购买特斯拉旗下车辆。


  所以,马斯克的最新“反水”之举,令人震惊。


    人民币汇率维持相对强势地位但不会持续升值  中国经济时报:人民币汇率是否会就此一路上行?  连平:自2017年至2020年,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曾有过多次较大幅度的双向 波动,运行区间在6.0—7.2。


  影响这一时期汇率区间大幅波动的主要因素包括 中美经济增长水平差异、国际收支状况、中美 利差、中美博弈趋势以及 美元指数走势等。


  其中中美博弈态势一度决定了汇率区间方向性波动及其幅度。


  随着美国新政府上台,中美在经贸领域的博弈相对缓和,对汇率的影响趋于淡化,而中美经济增长水平差异、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中美利差变化等经济层面的影响则加大。


    未来一个时期,中国经济增长将保持中高速水平、国际收支仍将出现双顺差、中国利率水平仍将高于美国等一系列因素,决定了人民币汇率仍维持相对强势地位。


  但一系列因素或变量仍 有可能推动美元 阶段性升值和人民币阶段性贬值,从而形成双向波动的格局,人民币汇率难以走出一马平川的升值态势。


    美国新政府正在筹划和推动新一轮财政刺激 计划,计划近期推出6万亿美元的财政刺激方案。


  尽管这一计划落实会有一系列困难,但对美国经济未来的乐观预期和部分举措落地之后带来的实际效应,有可能成为美元阶段性 走强的动力之一。


    随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并在高位波动,美国通胀水平明显上升。


  通常美国货币政策在应对物价上涨方面会有一个滞后期,但货币政策收紧迟早会来。


  尽管美联储近期并没明确表态加息,但已经显现出对未来通胀发展的些许担忧。


  2021年下半年,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将卷土重来,甚至会一波强于一波,年底和明年初将会显现出加息的政策窗口。


  近一年来,中美利差已持续收窄。


  2020年11月20日,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到达2.48%顶点;截至2021年5月28日已降至1.4%。


  一旦美国加息,而我国大概率不会迅速跟进,中美利差就会进一步收窄,甚至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反向利差。


  中美之间利差格局的变化及伴随而来的美元流动性收紧,必将给美元走强带来不小的推动。


    由于欧元在美元指数构成中约占到60%的重要比重,通常欧元的变化会对美元指数产生不小的影响。


  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,美国经济的多方面表现将优于欧元区,后者的经济复苏和疫情改善程度则弱于美国,从而可能形成阶段性由于欧元走弱带来美元指数走强。


    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,大宗商品价格将在高位波动,之后趋稳并有可能逐步下行,从而有利于减缓美元贬值压力。


  迄今为止,美元和美国国债市场仍是全球重要的避险港湾。


  全球地缘政治等因素带来的风险会造成国际避险资金青睐美元债券,从而阶段性推高美元需求。


  

网友最新评论 (0)

{音乐代码}